作者:魯迅/著
出版社:輕經典系列
出版日期:台灣
![彷徨](https://imageproxy.pixnet.cc/imgproxy?url=https://im1.book.com.tw/exep/lib/image.php?image=http://addons.books.com.tw/G/5/0010210985.jpg&width=200&height=280&quality=80)
按我瀏覽更多相關資訊
1. 作為作家的魯迅,其實是個思想家。青年時代的魯迅深受進化論、尼采作品的影響,反封建、反傳統的思想已然躍動。在《彷徨》這本小說選集中,他逐一刻劃其所處時代背景下,中國傳統文化的種種不合理處。每一篇小說,上演著一個個中國傳統社會裡存在已久的問題。我們於是看到他強烈的批判,深刻的剖析;他期待民族的覺醒,又深覺這幾千年殘存的毒根難以盡除,而滿懷悲觀主義。
2.中國傳統首重人際關係而忽視個人價值,例如〔祝福〕篇中的祥林嫂,她命運多舛,刻苦耐勞,背地裡卻又屢屢遭人議論、訕笑。中國社會不知有多少祥林嫂這樣的村婦,魯迅從各件事情上嘲弄她的迂酸,要呈現的卻是中國人受舊禮教及迷信思想所害之深遠。
3.不少人說魯迅赴日習醫的背景,使他得以解剖手法來書寫小說。的確,在魯迅的文字裡,不難發現他邏輯嚴謹、思辯深刻,將千百年來滲入中國老百姓骨髓裡的傳統文化的毒瘤,以解剖學的刀法,一筆一筆將之切割。那血肉模糊的事實,使人以為魯迅殘忍尖刻,實則有其對整個中華民族的熱情與用心。
4.魯迅將個人思想直接或間接地呈露於文字之中,使我們更能深入了解,他雖然批判筆下的人物,實際上卻對他們的自主性給予高度關注。他要強調的,實在是人類的尊嚴、自我意識和自覺的精神。
5.此書收錄魯迅短篇小說〔祝福〕、〔在酒樓上〕、〔幸福的家庭〕、〔肥皂〕、〔長明燈〕、〔示眾〕、〔高老夫子〕、〔孤獨者〕、〔傷逝〕、〔弟兄〕、〔離婚〕,共十一篇,篇篇精采,引領讀者進入不同的氛圍之中,感受文人筆下的眾生情感。
作者簡介
魯迅(1881~1936),浙江紹興人,青年時代深受進化論、尼采思想以及托爾斯泰小說影響;後留日習醫,開始展開翻譯與創作。二十八歲回到中國,加入反清祕密革命團體。三十八歲那年,寫成<狂人日記>,為我國新文學中第一篇白話小說。魯迅曾於廈門及北京大學任教,其畢生志業環繞於文學與美術,作品深富悲憫與同情。
*以上商品說明取材於博客來網路書店, 應以博客來網路書店內容為準